最大亮点是中纪委展现了总体协调、统筹布局,中央在纪检体系中的领导和协调能力渐趋强化;另外政企交流变多,央企较为活跃,尤其是军工企业领导到地方党政机关任职的越来越多
很多人期望十八届三中全会能对“小产权房”给出明确说法。但是,在财税制度、征地制度改革前,这是不可能的
即将组建的“国安委”要有助各级政府走出维稳怪圈,而不是沦为维稳体制的新变体
如何突破部门利益的藩篱,敦促简政放权的实现,更多取决于中央的意愿
财税领域积累的诸多矛盾,根源在于财税法治化程度太低,政府收钱、花钱缺乏强有力法律基础和监督约束机制
三中全会公报提出“稳定税负”,“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前者为减税或增税的水平设置了限制,后者促使政府花钱要向责任范围收敛
中国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有“内外兼备”的基本职能——应对来自中国内外的安全挑战,其授权相对美国的国安会有所增加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关于法治建设的表述依旧以稳为重,未见突破性进展的迹象。这意味着未来一定时期内,改革或将延续技术性微调的格局
信访排名暂停年初既已开始,全面改革信息匮乏,地方实践低调,旧闻常新,其实凸显了信访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如何以开放促改革?服务业开放和参与国际经济新规则的制定是两大关键
全面深化改革,而不止是经济改革一翼,是坚持改革开放的必然选择,下一步关键在于依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改革主攻方向
国资委先期透露出的改革信息,几乎没有涉及到国企退出、国企重新定位的问题,其目标依然指向做大做强;而未来国企改革首先须界定国有资产职能
最可能的进展是推动集体建设用地有序进入土地市场;不过,寄望于三中全会放开农地开发房地产,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
减少政府管制,放开民间金融,树立央行货币政策独立性,其重要性不亚于利率市场化等四大金融制度攻坚
在专家学者视野内,财税体制改革涉及中央地方事权、财力等的方方面面及两者关系;民众的关注点则不同,居于首要位置的是预算编制及其公开透明、接受监督
在中共高层提出的“五位一体“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居于首位,改革将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学界期待催生一个现代国家的市场经济体系
习近平讲话中提到的 “根本性问题”,是指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及相关的重大战略部署;而不要出现“颠覆性错误”,强调的是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更不能走回头路
上海自贸区启动是未来更大范围改革的前奏。从此次自贸区筹划到挂牌期间,舆论之关切、市场之热情,可知在全国范围,期盼改革之情是何等强烈。改革者的幸运、荣光和艰辛不会仅仅属于上海
用增量替代改革的战略,常常陷入一种悖论,成为回避矛盾,推迟改革的借口
决策层应抓住时机奋力推动国企改革。针对行业垄断和公司治理的重大改革举措,当为其中两大看点
改善地方财政治理,以民主程序强化预算约束;发行市政债,让当地居民成为有约束力的投资人;改进考核制度,加强对地方行政主管的“债务问责”;以法律形式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财力相匹配的安排,明文规定中央对地方债无偿还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