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投资仍是摆脱危机和持续增长的动力
【财新网】(记者 郑斐)9月11日的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林毅夫表示,投资在短期内仍是拉动经济、摆脱危机的重要工具,并建议通过“全球马歇尔计划”的措施使世界经济走出困境。
林毅夫认为,世界经济正在逐渐摆脱危机,并且在积极寻找摆脱危机的方案。此次走出危机要有创新,形成一个全球方案。
他建议实施“全球马歇尔计划”,也就是全球基础设施投资举措。“发展中国家仍存在很多基础设施瓶颈,如果我们形成一个全球整体计划,有助于帮助出口和就业恢复。”
对于“4万亿计划”的副作用问题,林毅夫认为,4万亿的基础设施投入帮助中国走出危机,人们主要担心的通胀率方面,中国去年的通胀率大概在5%-6%,相对全球还是较低。他指出,未来如果投资更多依赖政府支出,而非信贷增长,就能够抑制基础设施投资带来的货币扩展的副作用。
林毅夫表示,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出口疲软问题,同时,4万亿计划项目也大多走向尾期。在这种情况下,林毅夫认为投资仍是拉动经济的首选。“短期来看,投资能够拉动经济增长,投资可以创造需求和就业,产生收入并拉动消费,同时投资可以提高未来的生产率。”
他指出,消费的增长不具备可持续性,欧洲的问题就是过度依赖自己的消费。
林毅夫同时认为,一些人不太理解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比如1998年的基础设施投资,到2002年高速公路的量翻了5倍,一些人质疑认为这些高速公路过剩,现在来看,很多高速公路已经拥挤了。
林毅夫同时表示,不是说基础设施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如果需求下降,就需要刺激政策的出台,需要创造收入、保持就业,并为未来的高增长保持基础。中国的发展阶段来看,投资需求在拉动经济方面,依然发挥作用。
他预测,中国经济仍将在未来20年保持每年8%的增长。这种可持续增长则需要持续的技术创新,需要持续的资源从低价值地区(领域)配置到高价值地区(领域),而低收入的国家在这些方面恰恰具备时机。
“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就像1951年的日本,1967年的新加坡,1975年的台湾地区,1977年的韩国。而从发展情况看,日本、新加坡、台湾地区和韩国分别持续20年保持9.2%、8.6%、8.3%和7.7%增长。”林毅夫列举数据称。
林毅夫指出,货币宽松是发达国家应对经济危机的传统选择,亦有通胀风险。我们可以采用新的增长方式。他认为,高收入国家可投资到低收入国家,利用他们的增长潜力,帮助自己恢复经济活力。■
-
美国投资者:标普500指数将于年内重返1500点
2012年09月11日 -
2012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登场
2012年09月11日 -
林毅夫:投资仍是摆脱危机和持续增长的动力
2012年09月11日 -
【对话林毅夫二】持续增长之路
2012年09月07日 -
2012年夏季达沃斯即将在天津开幕
2012年09月10日 -
前八月铁道部基建投资未过全年计划一半
2012年09月10日 -
调查显示全球投资者不看好中国经济走势
2012年09月10日 -
赵启正: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全球占比1.5%
2012年09月09日
- 1
-
再危机——泡沫破灭时我会通知你(1)
- 2
-
守护者(1)
- 3
-
知识分子与现代中国(1)
- 4
-
富士康真相(1)
- 5
-
中国,我误解你了吗(1)
- 6
-
寻找法律的印迹(修订•典藏版)(1)
- 7
-
服务型社会的来临(2)
- 8
-
Facebook效应(1)
- 9
-
迷失(1)
- 10
-
一沙一世界:郭凯经济学札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