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经济 > 要闻 > 正文

欧洲的“火药桶”在升温?

2008年02月22日 23:17 来源于 caijing
塞尔维亚与科索沃未来的矛盾会怎样发展,很大程度上要看俄罗斯和美国的博弈结果

  2月21日夜,一群抗议者冲进美国驻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使馆,在打砸之后放火焚烧了使馆。受到袭击的还包括相邻的克罗地亚使馆。袭击发生以前,贝尔格莱德刚刚举行了一场有15万人参加的集会,抗议科索沃独立。
  事件发生后,美国国务院称向塞尔维亚方面表示“不可容忍”,并要求塞方立即对使馆馆舍及人员提供充足保护。联合国安理会则发表声明强烈谴责了这一事件。
  此举使四天来的抗议活动达到顶峰。自本月17日科索沃宣布从塞尔维亚独立以来,在科索沃北部的塞族聚居区和塞尔维亚不断有抗议示威活动,暴力冲突时有发生。塞族抗议者在19日刚刚焚烧了科索沃与塞尔维亚之间的两个过境点。
  巴尔干半岛在历史上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因其曾屡次引起冲突和战争。最著名的事例就是1914年两名塞尔维亚人刺杀奥匈帝国的斐迪南大公,从而引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90年代的前南战争又导致了克罗地亚、波黑从前南斯拉夫中独立出来。此次科索沃宣布独立,无疑使这个“欧洲的火药桶”开始危险地升温。造成塞尔维亚与科索沃势不两立的原因是什么?这个“火药桶”最终真的会爆炸吗?
 
历史积怨
  塞尔维亚与科索沃积怨已久。
  12世纪时,科索沃第一次被塞尔维亚征服,成为塞尔维亚王国的一部分。但在14世纪,整个塞尔维亚又被来自小亚细亚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征服。奥斯曼土耳其之后的新统治者是奥匈帝国。塞尔维亚、科索沃等巴尔干各族被两大帝国先后统治了近500年。
  1912年,阿尔巴尼亚人率先起义反抗土耳其的统治。其后东正教诸国——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和门的内哥罗组成巴尔干同盟,也向土耳其发起挑战,史称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在战争中,塞尔维亚从土耳其那里得到了科索沃,使科索沃未能与同年独立的阿尔巴尼亚结合,而分开成为了两个国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奥匈帝国崩溃后,该地区最强的塞尔维亚随即统合了原属奥匈帝国及奥斯曼土耳其的一些小公国,成立了南斯拉夫王国。该王国由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和马其顿组成。二战后南斯拉夫又在铁托领导下成为共产党国家,科索沃成为塞尔维亚的一个自治区。
  铁托治下的南斯拉夫,各民族基本上保持了稳定相处,但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在文化上受到歧视。政府禁止教授阿尔巴尼亚语,而强迫采用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作为官方语言。大塞尔维亚主义为以后南斯拉夫的解体种下了祸根,科索沃的分离主义倾向日趋明显。
  20世纪80年代后期,南斯拉夫开始动荡。1989年当时的南斯拉夫领导人米洛舍维奇取消了科索沃的自治权;1991年7月又强制没收科索沃境内6万公顷土地分给塞族移民。这两项措施令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极为不满,加快了走向独立的步伐。
  1992年5月科索沃成立自己的议会和行政机构;1996年成立独立武装——科索沃解放军,与南联盟(1992年成立,2003年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军队发生军事冲突。双方的冲突愈演愈烈,大批平民被杀死,80万人无家可归。南欧局势的动荡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1999年3月24日,北约开始对南联盟目标进行持续78天的空中打击。打击最终使南联盟屈服,同意将科索沃由联合国安理会托管,其未来地位问题由安理会来协调决定。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
 
民族与宗教冲突
  科索沃的200万人口中,90%是阿尔巴尼亚人,信奉伊斯兰教。因此普遍对阿尔巴尼亚有归属感;而塞尔维亚人是南迁斯拉夫人的一支,多信奉东正教,因此与俄罗斯有着民族及宗教上的渊源。这就造成双方在身份认同上的格格不入。
  在著名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美国学者亨廷顿将分属不同宗教文明体系的塞尔维亚与科索沃之间的冲突列为“文明冲突”的一部分,称这些冲突为所谓的“文明断层线”战争。他认为这场冲突的实质是代表东正教文明的塞尔维亚与代表伊斯兰文明的科索沃之间的“文明冲突”。
  在历史上,塞尔维亚与科索沃各自的宗教及民族认同感都很强,与同族的联系也很密切。如塞尔维亚参与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就是在俄罗斯支持下进行的。那次战争前阿尔巴尼亚人曾举行起义试图建立完整的阿尔巴尼亚人国家,但战后科索沃却被并入了塞尔维亚版图。
  南斯拉夫时期,双方的民族及宗教隔阂被掩盖。但20世纪80年代末南斯拉夫的解体,使双方维系的纽带断裂了,矛盾和冲突开始上升。亨廷顿认为,20世纪80年代末南斯拉夫的解体促使南斯拉夫各族在旧有的族性和宗教中寻求身份认同,从而强化了民族和宗教意识。他举例说在前苏联及前南斯拉夫所有共和国举行的第一次公平竞争的选举中,得胜者都是那些能调动起民族情绪,并许诺要采取强硬行动反对其它种族、捍卫本民族特性的政治领袖。
  不断被强化的民族和宗教认同反过来为冲突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意义,加深了双方之间的裂痕。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冲突中,双方都指责对方进行了种族屠杀;科索沃认为塞尔维亚人在进行宗教迫害,而塞尔维亚人则认为自己在清除“奥斯曼土耳其影响的残余”;塞尔维亚在冲突中得到整个东正教世界在背后的支持,而科索沃则有阿尔巴尼亚及伊斯兰世界提供的财政及军火援助。民族、宗教矛盾与历史积怨纠缠在一起,使双方的冲突几乎无法调和。
 
冲突的未来
  此次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打破了联合国监管下的脆弱和平,塞尔维亚与科索沃之间的冲突一触即发。巴尔干的“火药桶”再次面临着失控的危险。
  塞尔维亚总统塔迪奇表示塞尔维亚将“永远不会”承认科索沃的独立。塞尔维亚最高法院在科索沃独立次日发表声明表示,科索沃单方宣布独立违反塞尔维亚宪法,因此是非法和无效的。塞尔维亚撤回了驻所有承认科索沃独立国家的大使。
  塞尔维亚政府还组织大规模示威集会,鼓动民众及各个党派参与抗议行动。21日的这次引起使馆袭击事件的集会就是由塞尔维亚政府组织的。
  一向支持塞尔维亚的俄罗斯在科索沃独立当天发表声明指出,科索沃单方宣布独立损害了塞尔维亚共和国主权及联合国决议精神,要求立即召开联合国安理会特别会议讨论科索沃局势。
  西方主要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都已先后承认了科索沃的独立,而俄罗斯、保加利亚、希腊、塞浦路斯、罗马尼亚、西班牙等表态反对科索沃独立。反对国家大多是东正教占主导地位的国家。
  塞尔维亚与科索沃双方是否会战端再起,爆发像20世纪90年代末那样激烈的武装冲突?从目前情况看,发生冲突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一方面,塞尔维亚民族性格非常强悍,曾与奥斯曼土耳其、奥匈帝国乃至二战时的纳粹德国进行过实力悬殊的战争,虽屡次被占领,但一俟时机成熟,塞尔维亚人就会立刻恢复独立并收回被占的国土;另一方面,科索沃对于塞尔维亚人来说具有重要的历史纪念意义,绝不会轻易放弃。1389年塞族曾在这里与土耳其人殊死决战,并在那次战败后沦为奥斯曼土耳其的领地。1989年6月,米洛舍维奇曾率领100多万人到科索沃“纪念”该战役600周年,顺便宣示对科索沃的主权。
  但是,塞尔维亚与科索沃之间爆发20世纪90年代末那样激烈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却并不大。
  一是因为当时造成冲突失控的主要原因是国际社会反应迟缓,而现在国际社会已汲取当时的教训,不会放任双方的冲突蔓延;第二是因为塞尔维亚现政府也与当年不同。当时的南联盟政府由米洛舍维奇领导的塞尔维亚社会党(由塞尔维亚共产主义联盟改组而来)执政,受到西方普遍敌视。而刚刚在2008年2月4日获得大选胜利的塔迪奇,则是一位亲西方的领导人,一直在谋求加入欧盟。尽管塔迪奇也坚决反对科索沃独立,但在科索沃宣布独立后,他呼吁民众不要采取任何暴力的挑衅行为,认为“只有和平和理智的行为才能帮助塞尔维亚以据理力争的方式来保卫科索沃”。米洛舍维奇最终被送交联合国前南法庭进行审判的下场,对塞尔维亚领导人也会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实际上,。面对强大的塞尔维亚邻居,没有大国在背后撑腰,科索沃不太有可能轻举妄动。这一点从科索沃宣布独立时间点的精心选择上也可看出端倪。面纱既已揭下,现在轮到塞尔维亚与俄罗斯一方出牌了。■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全球及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CEIC)及相关指数库。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