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明高
黄益平
中国今年贸易顺差的过快增长,已经成为支持人民币快速升值的重要论据之一。中国的贸易顺差在过去几个月中屡创新高,截止到7月,贸易顺差高达759亿美元,比去年增长了50%。由于巨额的贸易顺差,外汇储备在6月底也达到了创记录的9411亿美元,“破万”已是指月可待,这是加速人民币升值的另外一个理由。
因此,贸易顺差向何处去,既决定于未来出台的政策,又决定了未来政策的走向。
贸易顺差三大来源
事实上,中国贸易顺差的来源与结构在过去几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分析这些变化,可以帮助我们预测中国实现贸易平衡的可能路径。
——中国贸易顺差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与美国相关的贸易,而且有加剧的趋势。CEIC数据库中所列的中国38个主要贸易伙伴中,有23个在2005年为中国带来了贸易差额,其中对美贸易顺差的份额最高,达到了37.4%;对香港的贸易顺差位列第二,占36.7%。考虑到从香港以及其他地区到美国的转口贸易,与美国相关贸易的顺差远在50%以上。美国认为,2005年与中国贸易的赤字达到2010亿美元,比中国官方数字高出76% 。与此同时,中国大陆72.4%的贸易逆差来自与台湾、韩国和日本的贸易。
——2003年以来,中国国有企业已经从净出口方转为净进口方(见图一)。大约十年前,国有企业出口约占总出口的70%,而现在只占20%左右;而外资企业出口从最初的约30%快速上升到现在的近60%;其余出口主要由私营企业和为数不多的集体企业分享。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以“抓大放小”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制是这一结构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改制后,剩余的国有企业主要集中于资本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行业,对进口投入品和技术的需求增加。对经济中的其他部门,尤其是中小企业,这些国有企业的产品起到了进口替代的作用。
图一、按企业类型划分贸易顺差与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