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以来,举国投入抗震救灾的大潮中。与此同时,股市上也出现了许多将抗震救灾与股市走势直接挂钩的言行,它们反映出大灾之际许多人希望社会各个层面保持团结稳定的善良愿望,但其中不乏有悖常理与经济规律者。
譬如,几乎所有川渝地区的上市公司复牌后都曾出现较大涨幅;网上也连续出现“支持灾区重建,不卖四川股”的号召。
又如,水泥、医药、钢铁等与灾后重建有关的板块普遍受到市场追捧,对此则有“发国难财”的抨击。
在各个网络论坛上,“今日全仓买入,尽一点中国人的微薄之力!”“不空仓、不抛售!”“自动锁仓保股市平稳!”等此类言论也频繁出现,且呼应者众。
这些言论不论动机多么良好,但将正常的市场买卖行为与道德判断直接联系起来,将股市走势与抗震救灾挂钩,其合理性值得探讨。
股市是通过价格发现实现资源配置的市场,市场参与者选择买进与卖出是其基本权利,股价上涨与下跌有其自身规律。归根结底,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价走势,应该由其经营盈利水平所决定。
对于明明在地震灾害中受到较大损失的上市公司,号召全仓买入,或不抛售,除成全某些短期炒作资金高位出货之外,对公司对当地并无裨益。有这个资金实力与心愿,何不直接捐钱捐物?
至于买入灾后重建概念股票,也不应被扣上“发国难财”之帽。如果灾后重建的确能够显著提高相关产品的需求,相关公司将会从中受益,投资者的买入行为并不会增加灾后重建的成本,而是会有益于提升相关企业的融资能力,其投入灾后重建的资源会更多。
而无论哪种买卖行为,只要出于自愿,自负其责,就都是纯粹的市场行为,与道德及爱国无关。为救灾出力,为国家作贡献,途径与方式都很多,似无需选择股市来表现。
令人遗憾的是,监管部门也有着将股市稳定与抗震救灾联系起来的思维。据多位基金公司高管证实,5月14日曾接获中国证监会的电话指令,要求“保持市场稳定”。
一方面,大灾之后求稳定是社会共同的愿望,证券监管部门自然不愿见到此时股市“添乱”;另一方面,在经历今年上半年非理性暴跌之后,政府已出台多种“救市”举措,自然不愿见到突如其来的天灾毁去前期成果。
但是,正如有识之士反复强调的一样,政府干预会扰乱市场信号,影响价格发现,导致市场参与者形成错误的预期,即不是关注上市公司与宏观经济基本面,而是揣测政府意图来作为投资依据。长此以往,中国股市永远摆脱不了“政策市”烙印。
更何况,市场从来都是多重复杂因素共同决定的,非政府指导所能完全左右。目前公募基金资产总规模约3万亿元,沪深两市总市值约24万亿元,股市非公募基金一家所能左右。而动辄使用政策指导意见来影响公募基金的投资行为,实际是将公募基金的投资人置于不公平的境地。
目前社会各界都已紧急行动起来,为赈灾各尽其能。股市中人与社会各界心意相通,想为抗震救灾尽力的愿望良好,但仍当分清动机与效果,尊重常理与客观规律,方为投资及爱国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