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经济 > 要闻 > 正文

恐惧与诱惑煎熬股市

2007年07月08日 21:05 来源于 caijing
股市前期持续上涨,既带来狂热的追涨,也带来对于后市的恐慌。因宏观政策前景不明,市场近期表现异常极端

  
   
从6月以来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宏观经济运行十分强劲。面对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决策层频繁作出反应。特别国债、利息税等一系列提案迅速获得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而股市在众多不明朗政策因素合力作用下,也一改前期日日创新高的火爆景象,成交量日趋萎缩,大盘点位渐行渐降。在这样的宏观形势下,未来的市场究竟走向何方呢?

加息若隐若现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达32045亿元,同比增长25.9%。投资增长主要来自高耗能产业以及房地产业,而地方政府的投资热情明显高于中央直接投资。中央项目投资同比仅增长14.9%,而地方项目投资增长27.3%。
    ——根据发改委公布的数据,今年前五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1%,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42.1%。其中,重工业的发展明显快于轻工业,某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诸如钢铁、有色金属和化工等,增长趋势尤其明显。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认为,在目前财政体制尚未理顺的情况下,仍然难以遏制地方对于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扩张冲动。
    ——今年前五个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9%,并在最近三个月连续触及央行3%的“警戒线”。不过,值得指出的是,在5月3.4%的CPI增幅中,大约有2.2个百分点是由于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导致的。
    投资数据的强劲态势,令市场始终保持着较强的加息预期。5月CPI数据公布后,市场上就传言央行加息在即,但是这一传言迄今并未成为现实。
    央行加息决策为何迟迟不出?市场上大致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央行在本年加息的可能性大大减弱,理由是,衡量通货膨胀最重要的指标CPI虽然在5月暴涨至3.4%,但是核心通胀率仍然稳定在1.0%左右,并未剧烈波动;随着政府调控作用逐渐显现,CPI仍可以维持在央行“警戒线”范围内。对于贸易顺差和资本净流入导致的过剩流动性,央行可能仍会继续采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来调节,加息对于流通性的回收影响力有限。另外,由于特别国债发行,央行在下半年回收流通性的手段会更加灵活,这也使得加息变得没有太大必要。
    而另一些专家则认为,目前,固定资产投资过热、信贷过热,在此情况下,央行不会放弃使用利率这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现在的问题仅仅是加息的时机而已。宏观紧缩政策连续出台,使得股市和债市都承受了较大压力,因此,央行会选择合适的时机,在某些数据的支持下,进一步加息。
    还有人认为,发行特别国债,使得央行加息多了一重考虑,虽然到现在为止,特别国债的发行方式仍没有公布,不过,目前来看,最终,特别国债持有者应该是以央行为主。而央行如果提高利率,必然会使特别国债的发行收益率随之水涨船高。因此,持这种见解的人士认为,央行加息,至少应等到特别国债的发行进入操作阶段之后。
    在近日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二季度例会上,央行提出,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稳中适度从紧。此前的特别国债和出口退税调整均由财政部牵头,政策推行时间十分紧凑,而今后,市场人士预测,在宏观经济运行需要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配合实施仍将继续出现。
    从前一段时间的政府行为来看,市场化工具和行政手段的组合成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特征,而这些工具或手段虽然指向各不相同,但通过调节实施力度,却可以对市场心理形成极大的影响。
    以特别国债为例,如果实际发行情形和预期一致,财政部发行的特别国债转入央行手中,进而换出央行持有的外汇,则可以起到一举两得之效,央行降低持有外汇的机会成本,同时又可以获得更加灵活而充沛的市场化工具。除了回收流动性,其对于投资者心理同样会造成巨大压力。粗略估计,发行15500亿的特别国债,相当于提高10次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可以通过控制操作频率来影响其市场效应,在市场流动性过剩时,卖出国债回收流动性。很明显,这将给央行的操作带来更大的灵活性。目前,由于特别国债的发行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模糊的信号已给市场主体带来很大心理压力。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全球及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CEIC)及相关指数库。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