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经济 > 要闻 > 正文

伍晓鹰:“4万亿”导致全要素生产率下降

2014年01月27日 06:14 来源于 财新网
中国实体经济结构扭曲的深层次矛盾要归因于受到政府严重干预的资源配置、扭曲的市场、价格和经营环境

  【财新网】(记者 杜珂 吴素萍)中国整体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在过去30年远不如处在相似阶段的日韩和台湾地区,其中,表现最好的时期是1992年—2001年,2001年—2007年次之,2008年—2010年最差。

  伍晓鹰,日本一桥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美国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高级研究员及TCB中国中心研究部主任在其发表于《比较》69辑上的“测算和解读中国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一文中提出如上观点。

  全要素生产率,简称TFP,即无法用资本和劳动投入来解释的产出余值,由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提出,因此又称索洛余值。TFP通常被用来衡量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这里所说的“技术进步”是一个很宽泛的宏观总量概念,不单指工艺改进,而是包括一切在资本、劳动投入不变的条件下引起产出增加的因素,是一般的效率提高。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全球及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CEIC)及相关指数库。

责任编辑:杨哲宇 | 版面编辑:李丽莎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