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经济 > 要闻 > 正文

中国流动性去向成谜

2013年05月14日 16:10 来源于 财新网
资金宽松与复苏疲弱的反差,可能源于投资回报低下且生产率减速,此外,较多资金流向基建和房地产,对其他实体部门挤压加剧

  【财新网】(记者 林金冰 霍侃)最新宏观统计数据及央行重启央票发行等举动,似乎可以印证两个层面:一是实体经济复苏依旧疲弱,二是整体流动性保持相当宽松,以至有特别冲销的需要。这样的反差下,资金去了哪里?

  一个最简单的解释是时滞,即资金从投放到进入实体经济部门的时间延迟。渣打银行5月13日发出的一份研报,即对这一反差(credit gap)提出,预计要到二季度末或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才会有所反应。因为在利润重拾升势之前,居高不下的库存水平和应收账款都会令企业对融资产生需求,一季度通常是信贷劲增的时期。况且,总体信贷绝对数字虽大,但增速远不及历史最高水平。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全球及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CEIC)及相关指数库。

责任编辑:朱长征 | 版面编辑:李丽莎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