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第三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长从第二季度的11.9%小幅放缓至11.5%,而GDP季环比增长更是从第二季度的3.8%下降至2.0%。根据高盛提供的数据,虽然净出口额仍是主要增长推动因素,但其对名义GDP的贡献已经从第二季度的25%下降至第三季度的17%。
总需求增速放缓
随着次贷肆虐全球,全球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减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随之而来,中国出口增速放缓的几率也水涨船高。但9月数据显示,虽然出口增速放缓,进口的回落却抵消了出口降幅产生的影响,贸易顺差仍居高位。
按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的观点,现在货物贸易顺差的基数已经远远大于前些年,占GDP的比例接近10%。在这样的情况下,顺差环比增长年率从50%多下降到零左右,可以使总需求环比增长年率下降大约四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来自内部的某些因素也将产生相同效果。央行近期数据显示,三季度的信贷和货币供应量增速重返高位。在谈及此问题时,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王庆的观点非常鲜明。他认为,一旦货币供应失控,中国必然面临高通胀。
在他看来,四季度银行信贷将会再次面临紧缩周期。而这也就意味着,对于那些在前三季度已经将全年贷款额度用光的商业银行,将会受到更强烈的政策警示。而贷款增速的放缓将会间接影响投资活动,从这个角度看,四季度的投资活动有很大可能性放缓。
高盛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梁红认为,当前汇率政策出现重大改变的可能性很小,在未来调控中,央行仍将继续以限制信贷作为主要的政策工具。数量型货币政策以及一些行政手段包括窗口指导、设定贷款增速上限等将继续被使用。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则认为,目前经济最终需求已经出现明显减速迹象,来自内部和外部的需求放缓将降低经济由偏热转向过热的风险。他表示,虽然本月投资和工业增加值数据涨跌互现,但消费在扣除通胀因素影响后,实际上也出现了回落趋势。如果回到最终需求的层次考虑,经济增长速度应该会放缓。
针对目前受到普遍关注的CPI高企问题,哈继铭预测,2007年的CPI有望保持在4.5%内,但CPI在2008年上半年将由于翘尾因素维持高位。所以央行在今年年内还可能再度加息27-54个基点。
今年以来,由于大宗商品和能源价格高涨,工业产品成本增大,9月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增加2.7%,较上月微涨0.1个百分点。但与此同时,CPI却从8月的同比增加6.5%小降0.3个百分点至6.2%。哈继铭认为,虽然PPI增速小幅上升,但在判断通胀风险时,食品价格仍是最重要的。针对目前粮食价格是否会再次上扬的讨论,他认为,中国粮价和世界粮价有很大关联,目前世界粮食产量和价格趋势仍不明朗,但如果配合恰当的行政和市场手段,加上今年夏粮丰收保证供应,粮价完全可以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