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经济 > 要闻 > 正文

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再示风险

2007年10月15日 13:18 来源于 caijing
货币供应、贷款、CPI及贸易顺差仍持续高企,而央行的政策空间正逐渐减小。问题的解决需要各部门更密切的合作



  2007年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39.31万亿元,同比增长18.45%,增幅比上季度末高1.39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3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贷款增速也出现了加速。9月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5.90万亿元,同比增长17.13%,增幅比上季度末高0.65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11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在流动性风险的威胁下,央行频繁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行票据等手段不断被使用。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相关数据仍持续高走,给整体经济运行情况亮起“红灯”。
  除了货币市场的相关警示,在中国经济的其他方面也开始出现增温的迹象。
  ——8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5%,首次超过1996年的记录。而在此前一个月,CPI为同比上涨5.6%;
  ——9月,中国贸易顺差在8月250亿美元的历史峰值上略有回落,但仍保持在239亿美元的高位。进口同比增幅由8月的20.1%显著放缓至16.1%;而出口同比增幅为22.8%,与8月数值22.7%基本持平。截至2007年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4336亿美元,同比增长45.11%。
  随着各种数据的陆续公布,央行的态度也越发引人注目。在最近一次公开接受采访时,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美联储降息后,套利和套息活动开始出现。但他强调,央行仍将主要关注本土的投资、消费和经济波动。
  但毫无疑问,美联储的降息将使得央行加息的操作空间受到限制。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已经成为常规手段的情况下,剩下可供央行使用的货币政策手段仅剩央行票据和特别国债,但这亦为治标之策,对解决经济困境根源影响不大。
  从过去央行政策操作的效果来看,单纯依靠央行的力量,对经济转向过热的风险抑制力度有限。而国内的某些结构性问题,诸如资源价格、投资及进出口结构等问题,央行亦无力独自解决,这就需要更广泛意义上的部门合作,甚至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多种政策的紧密结合。另外,某些体制性的改革也将对解决整体经济困扰有所帮助,而这,在十七大召开之际,显然将会受到更多的关注。
  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王庆预计,一轮小型的政策紧缩周期可能在十七大结束后开始并持续至明年年初。而随着新一届领导层逐渐进入角色,为抑制通货膨胀,更加激进的紧缩政策可能被采用。■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全球及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CEIC)及相关指数库。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