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经济 > 要闻 > 正文

“数字打架”何时不再上演?

2007年04月24日 21:50 来源于 caijing
在房价调控问题上,房价与土地供应量两大关键数据一直给外界“扯不清、道不明”的印象,这实质上反映了持论者的利益取向和价值取向

    在房价调控问题上,房价与土地供应量两大关键数据一直给外界“扯不清、道不明”的印象,这实质上反映了持论者的利益取向和价值取向

   对于同一类经济现象,不同的部门、不同的机构却给出了不同的统计数据;而且越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越容易出现这种“数据打架”的现象。在房价调控问题上,房价与土地供应量这两大关键数据就一直给外界“扯不清、道不明”的印象。
  在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广州市市长张广宁公开发表了降低房价的承诺。同时为了抑制房价,政府推出了“广七条”。
  4月13日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发布的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显示,3月,广州“一手房”均价为7029元/平方米,比2月的7729元下降了700元。当地报纸视之为行政手段干预房价的成功范例,并推而广之,称“只要政府下决心,就没有降不下的房价!”
  然而仅四天后,由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07年一季度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报告中的数字却截然相反。这一调查显示,今年3月,广州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8.6%,环比上涨1.2%。
  据广州当地媒体披露,造成两组数据差别的直接原因是,广州市在今年3月的数据统计中首次纳入了花都区。该区位于广州市远郊,房价较低,自然拉低了统计均价。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宣传处刘处长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澄清,“这只是区域性结构变化,和‘广七条’等调控措施没有直接关系。”
  据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统计,3月广州中心城区的住宅均价并未显著下降,成交总量只有35.8万平方米,减幅达35.5%,占成交总量降至近六成。而此前未列入统计范围的花都区,其均价只有3759元/平方米,3月成交量达到13.82万平方米,占总成交量已达23%。正是这一“结构性变化”,令广州市房价在市长“承诺降价”后下降了9%,并与国家发改委公布数据相悖。
  显然,所谓“广州房价下跌”,只是价格不断上涨的中心城区的销售比重下降带来的“数字成就”。按照这种统计方法,房价持续数月涨幅居全国之首的北京,显然可以借鉴“广州经验”,通过增加顺义、怀柔等郊区县的住房供应量,或干脆将与河北相邻的地区纳入统计范围,达到“稳定房价”的目的。
  说完价格,再说土地。“广七条”因本次“房价下跌”而被广泛寄予厚望,其中最被业界关注的,莫过于“开闸放地”,即承诺增加土地供应量,以求通过增大住房供应量,降低房价。
  建设部门一直指“土地供应不足”为房价居高不下的一大原因,但是,国土部门却始终以统计数字为据,坚称土地供应量每年都在大幅度增加。其中,仍然是城市中心区域与远郊区的供应结构问题——土地供应增长主要集中在城市远郊区,城市中心区土地则因稀缺,屡创招拍挂“天价”记录。
  一个房价,一个土地供应量,都是事关房地产市场发展大局的关键数据,却往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广东省统计局的一位负责人在评论广州房价之争时,甚至陷入了“不可知论”,他说,根本不可能拿出科学的、大家都认可的数据。
  这样,不仅房地产市场本身的发展无异于“盲人骑瞎马”,而且由于房地产市场所占的重要地位,整个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也可能受到极大误导。
  “数字打架”,表面上看仅仅是统计方法有问题、或者说取样范围不同而已,但实际上,数字本身是中性的,对数据的选择却是有倾向性的,实质上反映了持论者的利益取向和价值取向。
  “数字打架”如果不有效消除,必然损害了政府的信誉和声望。
  在“数字打架”的争吵间隙,方方面面的官员们最好静下心来想想,为了切实控制房价,为了民生,为了“社会和谐”,他们究竟该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如何才能做到“不错位、不越位、不缺位”?■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全球及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CEIC)及相关指数库。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