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光远:我的学术自传
- 09月28日 21:06
我1915年出生在上海,本姓郁,名锺正,“于光远”是我参加革命后改的名字。少年时,读书是我的最大乐趣。从7岁时起,就开始阅读家中的藏书,包括《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中国古典文学、近代西方学者著述如赫胥黎的《天演论》,戊戌人物的政论如《梁启超文集》,以及代数、几何、物理、化学、枪炮制造原理等。12岁随父母搬到北京。偶然发现西单南路有一个“头发胡同图书馆”,兴奋异常。我认为图书馆给予我的知识不亚于学校。
我在青年时代一度想成为一个物理学家。1932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1934年转学到清华。当时的清华大学物理系是一个培养物理学家的基地,有优秀的教师和富有才华的同窗,我的同班同学,如钱三强、王大珩、何泽慧等后来都成为著名物理学家。 <查看全文>
- 社会各界送别于光远
- 财新记者 张帆 09月30日 13:14 9月30日,北京,雾霾漫天。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医院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和社会各界近千人前往送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以及前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胡锦涛等敬献花圈。 <查看全文>
- 经济学家于光远去世 曾为邓小平拟讲稿
- 财新记者 陈法善 09月26日 13:03 于光远被认为是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学界认为,中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都是他率先或较早提出的。 <查看全文>
追忆纪念
- 于光远与任仲夷的特别友情
- 评论(0) 记者 胡舒立 2013年10月01日 12:59
于光远和任仲夷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30年代的大学生,12.9运动的积极分子,并自此参加革命
- “骄傲自满”于光远
- 评论(0) 记者 胡舒立 2013年09月28日 20:20
我最后一次见到老先生是今年春节,他双目紧密、深陷病榻,在北京医院他的病房里,周围是一片雪白。他的妻子孟阿姨大声喊着我的名字告诉他,许久,见他微微颔首
- 郁锺正学术与政治的双重变奏
- 评论(0) ◎ 汪丁丁 | 文 2013年09月28日 10:41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辞世。他的思想和实践为中国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大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著述文章
- 于光远:我的学术自传
- 评论(0) 2013年09月28日 21:06
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同时兼有着深切的社会关怀和深切的学术关怀的社会科学家,在我的学术活动中,总是试图寻找二者间的支点,来确定自己的学术研究方向。广泛的学术兴趣和丰富的人生经历,对我的学术思想及其内容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我具有碰到什么问题都要研究一番的特点,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个杂家
-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 评论(0) 2008年01月04日 12:10
中央提出了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到实现四个现代化上来的根本指导方针,解决了过去遗留下来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必将使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提高斗志,增强信心,加强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