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呼吁真正的金融改革
【财新网】(记者 贺信)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兼职教授王君在27日举行的“岭南论坛”上指出:金融改革不应该是追逐短期和表面的效应。他表示: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等等,充其量是放开管制,充其量是金融改革的一部分,并不代表根本性金融改革的全部内容。
王君举例说,向民营资本发放银行牌照没有问题。但是这不能代替对现有体制内银行的改革。“否则如同让游击队跟强大的正规军作战”。王君问道:如果真的认为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体系很重要,何妨把现有的国有银行拆分一两家,出售给民营资本?
王君认为,真正的金融改革必须触及金融领域的制度和机制,包括对庞大的国有金融机构的商业化改革。王君回顾此前世界银行在《中国2020年》报告中对中国金融体系做出的判断,称中国金融体系仍然不平衡、低效率、高成本和聚集了高风险。
不平衡不仅表现在银行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持续高居不下,还表现在银行资产由政府持股和控制的比重过高。王君指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有政府设立的银行,但是像中国政府持股比例这样高,控制这样严的国家,绝无仅有”。
金融体系的结构失衡,还表现在机构投资者的比重过低。尤其是包括企业年金在内的养老金机构,占GDP的比重还不到1%,严重低于国际上可比国家的水平。这种状况与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十分不适应,也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王君称: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吸取了教训,十分警惕大而不倒的金融机构给经济社会带来的重大破坏。相比之下,中国的商业银行还在拼命做大做强,上了世界前五名、十名的,都以此为荣,而监管当局也以自己所监管的行业扩展规模而感到自豪。这与世界主流金融发展方向背道而驰。
庞大银行资产无法掩盖市场效率低下。王君指出,现在需要三个单位的信贷投入才能生产出一个单位的GDP。“也就是说,在上百万亿贷款背后,是资源的错误配置,是价值的破坏,而不是创造。”王君认为,中国不需要如此庞大的银行体系。高达百万亿规模的银行信贷资产,占GDP250%以上,不但不值得自豪,反而值得忧虑。
王君说,有理由质疑,这样的一个金融体系到底能不能帮助中国实现现代化,进入和谐和有创新能力的高收入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样的一个宏伟梦想?如果看世界的金融史,还找不到一个和目前中国类似的体系:国有股份占银行资产65%以上,政府控制权将近100%。从来没有这样的金融体系能够帮助国家进入到高收入社会阶段。
王君认为,中国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他们其实还是缺乏商业化的趋向。在一些方面它们竞争很激烈,比如说竞争某一类客户,国有企业的大客户,包括民营的这些大客户,但是这样的竞争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因为没有破产的威胁很难有真正的竞争。这样的竞争会限制在一个比较窄的范围内,甚至成为无序或者过渡的竞争。
王君认为,金融改革核心要义在于重新定位政府职能。他举例称:“我们现在经常说要打破刚性对付,然而如果政府职能不调整,市场参与者就知道不需要为后果负责,那么信贷纪律和金融交易很难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
在王君看来,政府一直致力于成为行业促进者,这导致政府在金融领域重视发挥所有者职能,甚至直接提供金融服务和产品,金融监管则被置于从属地位,被赋予了太多互相矛盾的职能。有的金融监管者,俨然把自己当作监管行业和监管对象的所有者或者管理者,它们常常就商业模式等等属于金融机构微观领域的事务指手画脚。■
| 网页版
Copyright 财新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