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经济 > 要闻 > 正文

钱钢:地震观测资料应善保勿失

2008年06月03日 23:28 来源于 caijing
特大地震是恐怖的,而更可怕的是失忆



  汶川大地震发生不到一个月,许多人已在讨论地震博物馆的建设。对本次大震的档案建设,从现在就开始筹划,完全正确。我想本次地震原始资料的保护和搜集,非常重要的,还应当包括震前的地震观测资料。
  根据我国地震监测管理条例,我国建设了由国家地震监测台网、省级地震监测台网和市、县地震监测台网组成的全国地震检测台网;作为补充,另有许多单位和个人建设的社会地震监测台站(点)。这个网络,长期记录保存与本次地震有关的资料。各级地震部门每年都要进行地震趋势会商,地震工作者有许多研究报告和预测意见,这其间的相关资料,也极为珍贵。
  当年唐山地震发生后,地震科学家汪成民在第一时间向国家地震局郑重要求:“请立刻封存所有历史数据,以备审查。”我们今天也要提出这样的要求:所有与“5·12”大地震有关的地震观测资料,应严加保护,确保勿失,以供深入的分析研究,并向社会公开。
  这些资料,至少包括:
  ——1976年四川松潘、平武大地震后,历年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的会商意见中,与川、滇、陕、甘地震趋势相关的内容;
  ——最近一年来,四川地震工作者的地震预测意见;
  ——近年来我国专业地震工作者对四川地震形势的分析研究和预测意见;
  ——与本次汶川地震发生实况接近的各种的短期和临震预测意见,包括专业人士的和业余人士的;包括通过规定程序正式上报的和在学术场合探讨的;
  ——地震台网在本次地震前观测到的各种前兆信息;
  ——通过震后在震区的广泛调查,搜集到的震前宏观异常信息(如唐山地震后我国地震工作者进行追溯性调查获得的资料)。
  这些原始资料,对于以汶川地震为案例的地震科学研究,具有极高价值。它是科学探索的宝贵实录,是破解地球之谜的重要线索,也是政府以严肃的科学态度总结防灾减灾经验教训的确凿依据。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的今天,它们已经不是什么秘密,理应按照信息公开的规定,让公众知晓。
  期待了解更多资讯的公众,也应认真面对这些需要时间清理和公布的原始资料,并听取专业人士的解析。道听途说,容易以讹传讹,引发情绪化反应。任何追问,都要以事实为起点。
  。历史是会被毁损的:因为急功近利,因为放弃责任,因为无知,还可能因为种种人为的画地为牢。
  地震已经发生,如同棋局已告终结。“复盘”不可或缺,为后代,为未来,我们要保存汶川大地震的人文资料,也要严密保护汶川大地震的科学资料。■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全球及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CEIC)及相关指数库。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