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生一千次的话,我也要生在中国,如果我要死一千次的话,我也希望死在中国!”三一集团创始人梁稳根的激情表白,掀开了其个案背后中国新富阶层及知识精英大量移民或入籍海外的严肃现实。
多份调查已证实:中国富裕人群中,超过一半已经移民、正在申请或正在考虑移民。与此相关,一些已取得国(境)外国籍身份者,仍在中国内地的政府或议事机构中担当职务,这超出了一些民众的心理忍耐。
移民海外的还有一个特殊群体,即中国的“裸官”将其配偶、子女及财产也都转移到了海外。应对仍无良策。广东提出对“裸官”职位限入和提拔限制,对于配偶、子女均已移民国(境)外的,原则上不得担任党政正职和重要敏感岗位领导职务。
从2012年4月6日起,英国将取消原有的“毕业生工作签证”(PSW),增加“毕业生企业家”(Graduate Entrepreneur)签证,大幅提高海外学生的英语水平门槛和最低生活费用证明金额;同时严格限制留学生在英学习和打工时间。
“毕业生工作签证”允许留学生在英国毕业后拥有两年时间在当地找工作,这一政策将于4月5日结束。
英国移民部长格林近期称,在英国本国学生毕业后找工作困难的情况下,给留学生发放“毕业生工作签证”不合时宜。
2011年11月至2012年1月,英国16岁至24岁的失业青年人数上升至104万,失业率高达22.5%。
此次政策调整,旨在确保只有最优秀的留学生才可申请在英工作,并降低非法滞留学生对中低端劳动力市场的冲击。
这是英国政府自2011年宣布大幅削减移民数量、收紧技术移民政策后,再一次在移民政策上采取强硬态度。[详情]
“近年来外逃的腐败分子及其转移至境外的资金究竟有多少,至今还没有一组公认的数字。”
——央行2011年发布课题报告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外逃党政干部,公安、司法干部和国家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以及驻外中资机构外逃、失踪人员数目达1.6万-1.8万人,携带款项达8000亿元。
“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主导地位,也使大量民营企业家对未来失去信心。我们看到中国大量的民营企业家在移民。”
——12月14日,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张维迎在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上表示,上世纪80、90年代移民还没有成为潮流,因为当时民营企业家相信,只要有能力、有企业家精神,就可以做企业。但过去十年,他们觉得这变得越来越难。
“中国国内初等教育系统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而是一个考试中心。”
——在中国做生意的英国人马克·基多(Mark Kitto)8月发表文章,题为《你永远不可能成为中国人——为什么我要离开我热爱的中国?》。
“由于法治尚不完善,再加上企业家寻租成为常态,导致企业家安全感缺失,重庆“打黑”更是充分彰显了企业家在公权力面前的脆弱性。于是乎,富人移民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
——10月23日,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刘胜军在财新网刊文指出,对企业而言,现有制度环境存在诸多不利于创新的“负向激励”。
“企业家移民好比外嫁女儿,一个姑娘嫁到外地,你能说她从此不爱国不爱家?当然,如果一个村的姑娘都外嫁,那就应该调查一下原因,检查当地生存条件。”
——12月26日,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在浙江省民营企业峰会上表示,在全球经济共享大背景下,移民是一种权利、一种选择。他同时承认,有极少数企业家移民的目的是转移资金、规避风险。
“我们要做的事情是采取灵活政策,开放外国人投资移民到中国,争取把外国人才吸引过来,弥补人才贸易的‘逆差’。”
——针对知名企业家加入外籍背后的人才流失问题,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11月下旬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才流动是比较正常的事。
“我生一千次,都希望是在中国;死一千次,都会是在中国。”
——11月11日,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会移民美国。